今年以來,隨著環保督察壓力加大,以及審批受限等種種因素,制藥包括原料藥行業風波不斷。大批藥企因環保問題被勒令停產整頓,甚至面臨倒閉的局面。另外,近年來,相關部門還出臺了《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(試行)》、《關于加強企業環境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》和《關于環保領域違法失信聯合懲戒備忘錄》等文件。
當環保信用被評為黑色等級后,企業在電費水費方面將會被實行差別化價格,每度電要高出0.1元,每噸水要高出1.0元。假如企業不積極整改,及時修復環保信用,一年電費就可能要多付出600多萬元,水費要多付出100多萬元。
“環保信用越差,企業承擔的經濟成本越高?!庇袑<冶硎荆@會對企業股價產生實質性的影響。而隨著環保政策的趨嚴,全國各地新一輪的環保整治工作也逐漸展開。
近期,生態環境部、國家發改委、公安部等12部委和6省(市)政府聯合發布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-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》(以下簡稱“《方案》”)。
《方案》要求2018 年 12 月底前,各地完成重點工業行業 VOCs 綜合整治及提標改造。未完成治理改造的企業,依法實施停產整治,納入冬季錯峰生產方案。結合到醫藥行業,原料藥的生產涉及到VOCs排放,是此次專項整治的目標之一。
京津冀及周邊地區,“2+26”城市包含北京市、天津市,河北省石家莊、唐山、邯鄲、邢臺、保定、滄州、廊坊、衡水市,山西省太原、陽泉、長治、晉城市,山東省濟南、淄博、濟寧、德州、聊城、濱州、菏澤市,河南省鄭州、開封、安陽、鶴壁、新鄉、焦作、濮陽市,都在今年治理攻堅行動范圍。
此外,唐山市召開了秋冬季重點行業錯峰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,明確從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,根據污染排放績效評價實行差異化錯峰生產,其中就包括將原料藥制造。
《河北省重點行業秋冬季差異化錯峰生產績效評價指導意見》也明確,嚴禁“一刀切”,通過對重點行業開展秋冬季差異化錯峰生產績效評價,科學制定差別化的停限產措施。
不予錯峰生產:實現超低排放、工藝技術先進、運輸結構合理、產品優質高端的企業;
錯峰20%-30%:部分生產工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、運輸結構基本合理、產品中端的企業;
錯峰50%-60%:僅達到現行污染物排放標準、運輸結構不合理、產品低端的企業;
全面停產治理:污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,未達到排污許可管理要求,不符合現行行業產業政策,或未按期完成2018-2019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改造任務的企業。
從上述政策來看,一些規模較小、經濟能力有限的原料藥企業,很可能會因為沒有完成環保改造任務而直接被停產。
有藥企人士也表示,在企業環保成本驟增的情況下,國內原料藥價格整體上漲是必然趨勢。另外,單從生產成本上漲這一點來看,原料藥的漲價潮,似乎還難有退卻之勢。